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
《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来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 “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彻底底的灾难。”主要是因为其
A.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 |
B.直接加强了中西方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
C.推动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
D.使鸦片贸易公开化,加快中西方货币交流 |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 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其他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科研1%。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
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
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
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
读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美国1929-1942年经济发展状况
①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导致1932年经济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②《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是1933年美国经济回升的重要原因
③1938年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罗斯福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④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
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
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
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 |
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