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体制 |
B.“粗糙体制”“精致体制”是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 |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
D.“粗糙体制”和“精致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 |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
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
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主要信息是
图一图二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
A.禅让制 | B.礼乐制 | C.九品中正制 | D.察举制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