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
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史、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形态 |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
B.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
D.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
C.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
D.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B.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
C.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
D.士人官僚的“规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