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某马尾松林中正发生着向栲树林演替的过程,局部区域已形成栲树占优势的栲树林。马尾松林中,低于0.3m的马尾松幼苗很多,很高于0.3m的马尾松幼树很少。生态学家测量了马尾松和栲树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如下图),下表数据是生物学家一天中对马尾松林不同高度测得的光照强度(Lx)。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超过1200Lx时,限制栲树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是 。
(2)若马尾松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平均光照强度为1200Lx,则一昼夜10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 mmol。
(3)马尾松林中,大多数马尾松幼苗不能长成幼树的原因是
,而栲树幼苗却能正常生长的原因是 。
(4)研究发现在干旱条件下某植物激素能刺激植物体增加脯氨酸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是重要的渗透压调节物质,有助于细胞保水。推测该激素可能是脱落酸,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脱落酸浓度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不断增强。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该推测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盆栽马尾松幼苗若干株、高浓度的脱落酸溶液、蒸馏水、喷壶等。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幼苗均分为四组,每组多株,编为1、2、3、4号(1号为对照组);
第二步:配制适宜浓度的脱落酸溶液A、B、C,且浓度依次增大;
第三步:将幼苗进行干旱处理后,
;
第四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细胞的 。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
a.若 ,则假设成立;
b.若1、2、3、4组细胞中脯氨酸含量依次减少或细胞渗透压依次减小,则假设不成立;
c.若 ,则假设不成立。
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浓度。曲线段可抑制植物生 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低)于向光面,(高、低)于B点。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高、低)于顶芽,(高、低)于B点。
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免疫的应答。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在“[ ]”中填序号,在“______”上填名称):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④属于反射弧的。
(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三个部位中处于静息状态的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 ]结构中,它包括:
、和三部分。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过程为。
某男子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因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未出现其他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是由于 增多和不畅造成的。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调节和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的稳定,是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流感患者病症。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的理由是:
。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请据图回答: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降低,对相关感受器刺激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使水重吸收减少。饮水1 h后,通过图中a所示的调节机制,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些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增强,其末梢内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分解,抑制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能量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