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一些人借口市场经济不相信“无私奉献”时,鞍钢集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却用自己朴实而感人的事迹告诉我们,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需要任何理由”。15年来,郭明义克服各种困难,每天坚持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相当于比别人多干了5年的工作。20年献血6万毫升,是他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共计12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学生。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赋于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
(1)材料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外出访 (注:节选)
时间 |
国家(国际组织) |
成果 |
3月22日 |
俄罗斯 |
签订32项合作文件,被称为“世纪合同” |
6月7—8日 |
美国 |
就构建中荚新型大国关系提出指导性意见 |
9月3—13日 |
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四国 |
全面提升同中亚国家关系水平 |
二十国集团峰会 |
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纪经济 |
|
上合组织 |
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2017》 |
|
10月2--8日 |
印尼、马来西亚 |
推动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进入新阶段 |
APEC峰会 |
提出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 |
(1)俄罗斯和美国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的共同点是都实行
A.资产阶级专政 B.总统制 C.议会制 D.联邦制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和国际组织” 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的依据。(6分)
(24分)党的十八大就建设社套主艾文化强国做出总体部署,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材料一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同学们的道德修养,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某校高三(1)班拟召开一次主题班奢,要求同学们牧集当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并结合实际在班会上发言。
(1)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该班级召开这次主题班会的意义。(8分)
材料二在同学们收集的材料中,一则关于“善意谎言与苦涩实话”的报道.引发同学们的广泛关注。谊报道内客是:“日前,沈阳大爷王福顺以一句‘我有医保你走吧,放走肇事的骑电动车小伙,感动无数网友。后经媒体了解,这位老大爷为了帮小伙子解围,竟然谎称自己有医保,实际上却是无重保,生活过得很艰难。”像王大爷这种大度值得赞赏,但我们在关注这个老人善良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关注他的困境,关注这个群体的命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解决王大爷他们的困境向相关国家机关提出建议。(8分)
(3)如果你以“道德从点滴积累,文明从你我做起”为题在班会上发言,从《生括与哲学》角度列出发言提纲。(8分)
(18分)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曾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将给中国以厦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一
注:图中2013年双边贸易新截止到11月份,相互投资额截止到8月份。目前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仗伴。
材料二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众多与海丝历史关系密切的港口,有着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科技创新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特色产业中优势突出,在当前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速的情况下,福建的产业优势为其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东南亚很多国家可以为福建提供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能源材料供应。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表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福建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6分)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
(3)有人认为: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仅相当于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关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偏低的讨论由来已久。人们普遍认为,全社会的科普程度总体偏低是一个主因。同时,传统科普渠道,特别是科技馆、博物馆、科普书籍和杂志等,未能有效发挥功能。此外,缺乏顺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科普人才以及科研人员对科学传播的态度不积极,亦是重要因素。
有专家指出,从经济学的视角看,作为消费者的公众需求,与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科学知识在特定条件下的供需平衡直接决定了一个时期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准。科学知识的转化要求很高,耗时费力,而个人收益太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这造成科普知识的严重短缺;由于科学知识的准公共物品的特点,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国家必须承担部分科学知识转化的工作,而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中用于科普经费的比例严重偏低,加剧了供需矛盾。
有识之士呼吁,国家应在公众尤其是学生中加强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工作并开展各种活动。活动要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考虑学生的客观差异;将讲座参观等传习性活动与观测、实验等操作性活动相结合;要寻找能吸引学生参与的多样化的新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一种观点认为,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难以同步;另一种观点认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可以实现公民科学素养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析上述观点。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如何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共同促进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3)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在中学生中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活动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通过人均GDP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该曲线源于对发达国家早先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实证比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图,简要描述进入工业化后环境质量与人均GDP的关系。有人认为“拐点”会自然出现,这种观点会导致什么消极影响。
(2)科技进步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拐点”的出现,分别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如何促进企业改善环境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