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隔板I固定不动,活塞II可自由移动。M、N两个容器中均发生如下反应:A(g)+3B(g) 2C(g);△H<0。若起始时,M、N容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1molB,达平衡时,容器M、N中物质A的体积分数相同
B.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3molB,达平衡时,容器M中物质A的转化率较大
C.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2molC,容器N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较短
D.起始时,分别向M、N两个容器中加入1molA、3molB,达到平衡时,容器M中气体的密度较大
反应N2O4(g)2NO2(g)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
C.a、b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b |
D.b、c两点化学平衡常数:b<c |
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SO2和2molO2,发生如下反应:2 SO2(g)+O2(g)2SO3(g)△H<0 。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为1.4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 : 5.3 |
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L,则v(SO3)=0.35mol/(L·min) |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mol |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 kJ |
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对于该温度下pH为1的硫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
B.该溶液中硫酸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H+)之比为10-10 |
C.等体积的该硫酸与室温下pH为1的硫酸中和碱的能力相同 |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是pH为3的硫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 CH3OH (g)CH3OCH3(g)+H2O(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mol) |
平衡物质的量(mol) |
|
CH3OH (g) |
CH3OCH3(g) |
H2O (g) |
||
I |
387 |
0.20 |
0.080 |
0.080 |
Ⅱ |
387 |
0.40 |
||
Ⅲ |
207 |
0.20 |
0.090 |
0.090 |
A.该反应的正方向应为吸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容器I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的小
C.容器I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
D.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CH3OH 0.1mol、CH3OCH3 0.15mol和H2O 0.10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某同学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研究三种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2X(g)Y(g)+W(g)的进行情况。其中实验Ⅰ、Ⅱ控温在T1,实验Ⅲ控温在T2,它们的起始浓度均是c(X)=1.0 mol·L-1,c(Y)=c(W)=0,测得反应物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
B.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Ⅲ若只改变温度,则温度T1<T2,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C.在实验Ⅰ、Ⅱ、Ⅲ中,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体积百分含量相同 |
D.若起始浓度c(X)=0.8 mol·L-1,c(Y)=c(W)=0,其余条件与实验Ⅰ相同,则平衡浓度c(X)=0.4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