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指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主要就是因为它从实质上贯彻了卢梭主义的人民主权观念,而这种民主实践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平等’原则的落实。……以至于到后来连反民主的独裁者都不得不通过公民投票之类的程式来攫取权力……”。
请回答: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二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主政治实践过程与英国、美国相比突出特点是什么?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四幅有关国家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示意图,分析比较,然后回答问题:

秦朝雅典



(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秦朝与雅典政治体制有何显著区别? 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分别对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美国政治体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代议体制,这种政治体制建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政权组织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起着什么作用?(2分)
(4)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
(5)寒假里某学校想组织学生们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古今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演变过程,请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简称世博会)。由维多利亚女王通过外交途径邀请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的伦敦世博会,开创了自由贸易的先河,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的所有展品代表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它的成功举办,为后来的历届世博会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和全球规模盛会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翻近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1910年6月,南洋劝业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共设农业、医药、教育、工艺、武备、机械、美术等9个展览馆和一个劝工所。另设盛南馆1所,陈列南洋各埠华侨之出口;参考馆3所,主要展出外国产品。



2,4,6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1)材料一中英国伦敦能够举办“第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博览会”的条件有哪些?(2)材料二为我国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3)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设想一下,这届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几类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各举一例说明。
(4)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的政策与鸦片战争前有什么不同?从以上材料反映的东西方发展的差距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图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偿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拉开了,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的什么事件成为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的开端?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请分析英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表现。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又是一柄双刃剑。中国为应对全球化采取了怎样的具体措施?试举例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