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题:(18分,每空2分)
Ⅰ部分: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他们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能否用NH4Cl固体代替?____    (填“能”或“不能”)。
Ⅱ部分
已知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右图为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CO2的部分装置。

(6)实验时,从    端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实验装置(用a或b 填空)。
(7)可观察到A瓶溶液                             
(8)C瓶溶液的作用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次氯酸钠。图中瓶乙盛饱和食盐水,瓶丙盛浓硫酸,分液漏斗A中盛浓盐酸。

完成下列问题:
(1)烧瓶B中盛____________,大试管C中盛____________。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可以省去某些装置,你认为怎样?
①能否省去乙装置_________(答“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KMnO4)是常用的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2+。试写出用高锰酸钾跟浓盐酸在室温下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取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时利用空气中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取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看,以上三种方法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比较以上三个反应,可得出三种氧化剂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取提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②_____;写出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提取碘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_。 [ ]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3)为使海藻灰中碘离子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

醛可与NaHSO3饱和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

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的原料向正反应方向转化。
(1)若氯苯中含有杂质苯甲醛,要除去此杂质,可作用的试剂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分离的方法是____。
(2)若使CH3—CHOH—SO3Na转化为乙醛,可采用的试剂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分离的方法是____。

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42-离子。甲的实验为: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乙的实验为:

(2)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____(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丙的实验</PGN0055B.TXT/PGN>为:

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
(3)其中试剂Ⅰ是____,现象Ⅰ是____。
试剂Ⅱ是____,现象Ⅱ是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回答可以不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