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从事既去去:到、往 |
B.人无能间间:离间 |
C.辟君部庐陵从事从事:指办事、治事 |
D.适逢君过适:刚才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
B.以麈尾掩口而笑以其无礼于晋 |
C.子孙家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
D.使问君之从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
翻译下列句子。
(1)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
(2)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
(3)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
课外文言文:
陈瑄,字彦纯,合肥人。瑄少从大将军幕,以射雁见称。
永乐元年命瑄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瑄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十三年,瑄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帝念瑄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六年,瑄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拔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初,瑄以濬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正统中,命有司春秋致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濬:通“浚”疏通 |
B.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相:省视,察看 |
C.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经理:处理,料理 |
D.往返一年,失误农业失误:疏忽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陈瑄治理漕运的具体做法的一组是()
①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②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③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④缘湖十里筑堤引舟⑤更民运为兑运⑥濬河有德于民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节省漕运的费用,陈瑄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开凿了二十里长的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并修闸筑堤,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黄河。 |
B.陈瑄总督海运时,成效卓著;后来管理漕运,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为便利漕运,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清江浦、白塔河等。 |
C.陈瑄治理漕运,筹划周密:设置水闸,利于船只通行;建造粮仓,用于转运粮食;设馆置卒,避免船只搁浅;凿井植树,方便行路之人。 |
D.陈瑄镇守淮安期间,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5分)
(2)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30分)
课内文言文: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张衡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都:粗大 | B.施关发机关:枢纽、关键 |
C.牙机巧制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讨 |
选出各项中加点虚词“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
C.自此以后 | D.以乱易整,不武 |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未之有也。
A.而今安在哉。 |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下列各项中,属于候风地动仪的核心部件的一项是()(2分)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
C.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3分)
②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牡 丹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州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如其有识,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花王之封,允宜肇于此日,惜其所见不逮,而且倒行逆施。诚哉!其为武后也。
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艺植之法,载于名人谱帙者,纤发无遗,予倘及之,又是拾人牙后矣。但有吃紧一着,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请畅言之。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①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
予尝执此语同人,有迂其说者。予曰:“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同人诘予曰:“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诗云:‘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倚栏杆者向北,则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无定论?
(选自李渔《闲情偶记》)
【注】①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宜肇于此日肇:开始 |
B.惜其所见不逮其:代词,指武后 |
C.花谱偶载而未之悉者悉:详尽 |
D.匪特士民之家匪:少,微薄 |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强项若此,(牡丹)得贬固宜 |
B.(武后)当尽贬诸卉而独崇牡丹 |
C.(予)兹得此论,更发明矣 |
D.同人诘予曰:“(牡丹)有所本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2)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结合上文,请简述作者认为牡丹不同于其它花卉的两个独特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亲附 |
B.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殆:危险 |
C.始速祸焉速:招致 |
D.则胜负之数数:命运 |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惑而不从师
A.二败而三胜 |
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之所劫 |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
B.第二段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事实形象地写出了六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的评论现实做了铺陈。 |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进行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的覆辙。 |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时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担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书晋贤图后
【北宋】秦观
此画旧名《晋贤图》,有古衣冠十人,惟一人举杯欲饮;其余隐几、杖策、倾听、假寐、读书、属文,了无霑醉之态。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盖以唐窦蒙《画评》有毛惠远《醉客图》,故以名之焉。叔时善画,人所取信,未几转相摹写,遍于都下,皆曰:“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
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叔时易其名,出奇以眩俗耳。余旧传闻江南有一僧,以赀得度,未尝诵经。闻有书生欲苦之,诣僧问曰:“上人亦尝诵经否?”僧曰:“然。”生曰:“《金刚经》几卷?”僧实不知,卒为所困,即诬生曰:“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请俟他日。”书生笑而去。至夜,僧从邻房问知卷数。诘旦生来,僧大声曰:“君今日乃可语耳,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生曰:“然则卷有几分?”僧茫然,瞪目熟视曰:“君又醉耶?”闻者莫不绝倒。今图中诸公了无醉态,而横被沉湎之名。然后知昔所传闻为不谬矣。
虽然,余惧叔时以余与文潜异论,亦将以醉见名,则余二人者将何以自解也?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图中诸客洎余二人,孰醉孰不醉,当有能辨之者。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几转相摹写未几:不久 |
B.以赀得度,未尝诵经得度:得到引度 |
C.诘旦生来,僧大声曰诘旦:清晨 |
D.而横被沉湎之名沉湎: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
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人物罔顾事实,颠倒是非的一组是(3分)
①龙眠李叔时见之曰:“此《醉客图》也。”②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
③君今日已醉!不复可语④岂不知《金刚经》一卷也⑤君又醉耶?⑥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李叔时认为《晋贤图》中所画的人物是醉客,因其善画,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唯有张文潜和作者不以为然。 |
B.愚僧回答不出书生《金刚经》有几卷、一卷有几分的提问,反诬书生已醉,显得滑稽可笑。 |
C.作者担心自己和文潜持着与叔时不一样的观点,也将被叔时加以醉名,从而无法为自己辩解。 |
D.文章讲述江南僧人的故事,意在以僧之愚顽滑稽讽叔时之不懂装懂、硬充内行。 |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真《醉客图》也,非叔时畴能辨之?
(2)此画晋贤宴居之状,非醉客也。
(3)叔时好古博雅君子,其言宜不妄,岂评此画时方在酩酊邪?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孟 子 曰:“人 之 所 以 异 于 禽 兽 者 几 希 庶 民 去 之 君 子 存 之 舜 明 于 庶 物察 于 人 伦 由 仁 义 行 非 行 仁 义 也。”
(《孟子·离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