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据图回答:
I (7分。每空1分):
(1)此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 (填序号)中。
(2)若这是一个被SARS病毒攻击的人体细胞,则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时所用的原料为来自人体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细胞为胰岛细胞,则其分泌物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此细胞进行有丝分裂,②的复制发生在___ ____时期。
(5)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与该细胞的结构不同之处是有____ _____、无 。
II (7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下图是小鼠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到图乙所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________ ___ __。
(2)在小鼠细胞中可进行图甲生理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图中①是一种酶分子,它能促进③的合成,其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异性识别③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5]_____ ____。
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可能的简单食物链。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①
②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是处于期;在C处种群的年龄组成属 型。
下面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它包括A、B 、C神经中枢、D 、E。
(2) F处的结构名称是,儿童生活在有益而丰富刺激的环境中该结构的数目会 。在F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其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 ] 释放,然后作用于[ ]([ ]内填图二中的数字)。
(3) 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
(相同、相反)。
(4)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这种疾病从免疫调节看属于病。
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来已久,请根据下列事实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就有科学家认为,生长素(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这种分布不均,是由于单侧光破坏了向光侧的IAA造成的,还是IAA在向光和背光两侧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在A、B、C、D四个实验中,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并不会破坏向光侧的IAA;______________可以用来说明单侧光引起IAA的侧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是由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问题上又获得了新的进展。他们用更精密的方法测定了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IA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
||
植物 |
IAA分布(%) |
|
向光侧 |
背光侧 |
|
A |
50.0 |
50.0 |
B |
50.2 |
49.8 |
C |
50.1 |
49.9 |
D |
49.5 |
50.5 |
同时,他们还发现这几种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浓度明显高于背光一侧。根据上述两个事实推测,就这几种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侧的“某些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论:植物向光性的产生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对燕麦胚芽鞘做如下图所示处理:
①放在暗盒里;②在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⑥切去胚芽鞘尖端,但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长素的琼脂小块;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暗盒里;⑧切去胚芽鞘尖端,放在暗盒里。都用单侧光照射。
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单侧光照射时,仍直立生长的有________________。
(2)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它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以上实验说明,植物的茎具有_______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
(2)乙图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 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