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物理学的声学实验中,敲击音叉产生声音的实验时常都有,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敲击音叉产生的不同现象,用乐音的三要素进行解释:
(1)先对音叉轻轻敲一下,再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一下,这两次敲击的结果是                   不同了。
(2)先用橡胶锤对音叉轻轻敲一下,再用金属锤稍大的力敲击音叉一下,这两次敲击的结果是                   不同了。
(3)先对音叉轻轻敲一下,然后将音叉放在共鸣箱上,这时音叉的        增大了,这是由于                       的缘故。
(4)取两只不同的音叉,分别敲击一下,出现了      不同,而我们能知道两只音叉发声不同,是根据                    判定的。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音调 响度 音色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平面 M 所选的器材是  (选填:平面镜、玻璃板)。小明把蜡烛 A 点燃放在 M 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 M 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 A 的大小关系是:  。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 M 的距离;再让蜡烛 A 远离 M ,则后面的蜡烛要  (选填:远离、靠近) M 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2)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  

(3)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a 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A .硬币成像在 a

B .硬币成像在 b

C .硬币成像在 c

D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 A 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 A 滑到坡底 C 处的时间 t 1 = 2 . 5 s ;再次将小车从 A 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 A 滑到中点 B 处的时间 t 2 = 1 . 8 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 B 处开始计时,在 C 处停止计时。(选填: A B )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 2 ) 。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 / s

如图所示为玩具小风扇里的小直流电动机。

(1)小明同学将电池接到该直流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转动起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  ;小明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  (选填:原方向旋转、不转动、反向旋转)。

(2)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后,小明同学想到:“直流电动机线圈转动时也切割了磁感线,那么线圈中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于是小明将一个小灯泡连在直流电动机两端,用手搓动转轴,发现小灯并未发光。小红同学认为,这说明直流电动机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你是否同意小红的看法:  ;若小明要继续研究,应该使用什么仪器比较妥当:  

某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做了以下不同的实验:

(1)第一小组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 . 5 V 实物电略连接如图所示。

①开关闭合后,会发现  (选填“电压表”或“电流表” ) 的指针反偏;

②将错误连接改正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0 . 2 V 时,发现灯泡不亮,你认为其原因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序号)

A :小灯泡断路 B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

③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 . 5 V ,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 0 . 30 A ;再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 3 . 0 V ,灯泡强烈发光,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 ) 1 . 08 W

(2)第二小组测量额定电压为 3 . 8 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采用如甲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电源电为 4 . 5 V R = 10 Ω

①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A ,灯泡正常发光;

②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开关,将电流表改接到灯泡所在的支路,与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   A

③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如图所示,有一柱状的薄透明玻璃容器(在它的外面有表示高度的刻度纸)和一底面积是 20 c m 2 ,高 8 cm 并刻有高度的圆柱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细线系着)。某实验小组利用这两个器材探究:当物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他们先往容器中加水至 10 . 00 cm 刻度处(图中己标出),再用细线吊圆柱体,让圆柱体浸入列水中的深度 h 先后是: 2 . 00 cm 4 . 00 cm 6 . 00 cm 8 . 00 cm ,读出容器底到水面对应增加深度△ h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浮力 F 和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 p ,结果如下表:

F / N

0.4

0.8

1.2

1.6

p / Pa

100

200

300

40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圆柱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成  ,如果物体浸没后继续增大它在水中的深度, F 和△ p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

(2)同学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这种关系的成因:当物体浸入水中时,水对物体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  物体对水也会施加大小相等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使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大小为 F (柱状容器底面积为 S ) ,那么△ p =   (用所给物理量字母表示);

(3)根据本次实验数据,计算出容器底面积 S =    c m 2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所对的刻度是   cm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