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 实验 次数 |
斜面的倾斜程度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F/N |
物体移动距离s/m |
有用功 W有用/J |
总功 W总/J |
机械 效率 ![]() |
| 1 |
较缓 |
5.0 |
0.1 |
1.6 |
0.5 |
0.5 |
0.8 |
63% |
| 2 |
较陡 |
5.0 |
0.15 |
2.2 |
0.5 |
0.75 |
1.1 |
68% |
| 3 |
最陡 |
5.0 |
0.25 |
3.1 |
0.5 |
|
|
|

(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__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____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禾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先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好天平的平衡,然后进行以下测量:
①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记录在表格中。
②如图乙所示,向瓶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m2,记录在表格中。
③如图丙所示,将瓶中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记录在表格中。
请完成表中数据的填写。
| 物理量 |
空瓶的质量 m1/g |
瓶与液体的总质量m2/g |
液体的体积V/cm3 |
液体的密度ρ/g·cm-3 |
| 测量值 |
15 |
20 |

(1)表格中的两个数据:瓶与液体的总质量_______g,液体的密度ρ_______g·cm-3
(2)小禾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了第二种实验方案,依次测出瓶和液体总质量M、倒入量筒中的液体体积V、瓶与瓶中剩余液体质量m,请用上述物理量符号写出计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
(3)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的测量误差更一些(选填“大”或“小”)。
孙斌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如图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物体重为5.4N。
(1)若物体上升高度为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是________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观察木块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推动的来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
(2)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由静止开始释放的目的是:。
(3)小球推动木块,最后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乙,分析后可得到的结论是。
(4)小明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时,他利用如图丙实验装置,将同一个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分别将质量不等的两颗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而后比较小球的动能大小。你认为此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利用一个烧杯、天平和适量的水,小刚同学测出了一小块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甲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
(2)如图乙所示:
|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
| B.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
| C.取出小石块;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
| D.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
(3)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4)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kg/m3;
(5)在一旁观看的小敏同学认为该测量值和真实密度相比明显(偏大/偏小),只利用原有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步骤,即可消除这一人为偏差,其方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