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在
| A.1979年,人民日报刊发《告台湾同胞书》 |
| B.1981年叶剑英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
| C.1992年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
| D.1984年,“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
图是1943年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国际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
| 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问题 |
| B.开辟亚太战场牵制日军的问题 |
| 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
| D.收回台湾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
二战后,西德、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社会的经济都曾出现过高速增长的繁荣景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制订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 |
| C.普遍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D.劳动者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
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继续加大穷国与富国之间的发展差距。“穷国”的根本出路在于
| A.不参与全球化 | B.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 C.采用武力方式解决 | D.寄希望于发达国家政策的调整 |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山区小镇,有一家夫妻出版公司,夫妻二人用计算机编辑书稿、激光照排、传真发送,将书稿快速发往首尔和香港印刷,并在世界发行,其出版周期之短,经济效益之高,使纽约大出版公司也叹为观止。这突出说明了
| A.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 B.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和全球化 |
| C.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 D.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