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感觉即知识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知识即美德 |
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马里兰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收集的数据显示,我们眼下处于50年代以来全球暴力的最低点。但我们被告知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危险的时代:恐怖主义、流氓国家、核扩散、金融恐慌等。部分问题出在这里:暴力逐渐减少,信息却不断激增。”作者意在说明()
A.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得威胁被夸大 |
B.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
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
D.“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根据下面表格内容,判断从上至下的“?”处应填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
年份 |
1937年 |
1945年 |
1960年 |
1972年 |
资本主义世界 |
100 |
100 |
100 |
100 |
美国 |
46.4 |
74.6 |
31.2 |
? |
日本 |
6.1 |
- |
3.2 |
? |
西欧各国 |
- |
- |
26.5 |
? |
A.45.1 2.1 24.6
B.45.1 12.3 24.6
C.7.6 2.1 29.6
D.7.6 12.3 29.6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
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 |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
B.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
D.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
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1650年 |
1750年 |
1850年 |
|
欧洲 |
100 |
140 |
266 |
非洲 |
100 |
95 |
95 |
亚洲 |
330 |
479 |
749 |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