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对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 )
|
1650年 |
1750年 |
1850年 |
欧洲 |
100 |
140 |
266 |
非洲 |
100 |
95 |
95 |
亚洲 |
330 |
479 |
749 |
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
C.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
D.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
下列违背元朝对行省职权规定的是
A.发生灾荒要呈报中书省 | B.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 |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 | D.自行合理调整农业税收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制,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的郡国并行制 |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C.元朝的行省制 | D.清朝的军机处 |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 B.郡国并行制 | C.分封制 | D.行省制 |
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 | B.御史大夫 | C.太尉 | D.郡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