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喻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部勒;组织,调度。②眴;使眼色.。③慴;因怕而屈服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书不成。书:识字,写字
B.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竟:完毕
C.力能扛鼎扛:用手举
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亡:死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A.皆白衣冠以送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后则为人所制。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C.与籍避仇于吴中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D.其季父项梁。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少时学书法、剑法、兵法,什么都学,但学啥啥不成,没耐性,半途而废,让他的叔父项梁非常生气。而项羽却还在他的叔父面前为自己辩解,以表明自己志在高远。
B.在秦王朝最强大之时,面对秦始皇巡游时的威仪,项羽宣称“彼可取而代之”,透露出他非凡的气魄、志向以及直率的性格。
C.“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所反映的土著子弟敬畏项羽的事实,证明项羽的力量和才能都超过一般人。
D.剑杀殷通,夺了会稽的军政权利,表现了项羽叔侄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心理,反映了二人残酷暴虐的性格。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赵简子出畋,命郑龙射野人,“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卫,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②畋:tián,打猎。③野人:农夫。④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⑤卫:春秋时的卫国。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一处停顿。
今齐地方千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寡人之耳者(2)故木愈高者愈惧
(3)皆以美徐公(4)今君一畋,欲杀良民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人爵愈贵者愈危。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对你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辨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卫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辩博能文闻于郡中属:写作
B.还,奏事,为太常丞徙:提拔
C.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托辞
D.必羁南越王而之阙下致:送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军揖太守去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B.盐铁,郡有余臧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C.为复传,还当合符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遣军使南越今其智反不能及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终军志向的一项是
①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②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
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⑤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⑥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向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访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
(2)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3分)
(3)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尧的号)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释】爨:cuàn 烧火做饭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受一廛而为氓:百姓
B.舜而敷治焉举:选拨
C.治于人者人食:供养
D.不为陶冶厉:鼓励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独可耕且为试使山东之国陈涉度长絜大
B.如必自为后用之何异于刺人杀之
C.尽弃其学而学积善成得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D.许子釜甑爨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对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行等农家学派的主张是解决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的办法。他们不但从理论上这样认为,而且还身体力行到滕国为氓,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B.许行的学术在当时影响很大,连儒学弟子陈相也从宋国赶来滕国做了许行的门徒,愿弃自己的学问而向许行学习。
C.陈相见孟子时表明了自己对许行靠编鞋织席为生亲自从事农业劳动很赞许,并且他还认为滕国的国君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算不上贤明之君。
D.本段文字体现孟子散文善于论辩的特征,多用反诘句和排比句。反诘句不直接说出正面结论,让对方思而得之,更有启发诱导力量。排比句使句式整齐,表达有气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3)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 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杀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丈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广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垂再拜受诏   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 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 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 阙:空缺

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善心自幼聪明,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下来,家里有旧藏书一万多卷,所涉猎的范围很广,被徐陵称为神童。
B.许善心对陈朝十分忠诚,深受隋文帝赏识,认为他既然能怀念旧日君王,也就是我朝的忠臣。
C.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侍卫中抽调士兵役使不满整天,虽然有缺于宿卫,但与平常役使这些部门的情况没有什么不同。
D.宇文化及派士兵捉他到朝堂,又下令释放了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化及认为他心中有很大的气愤,就害死了他。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
(2)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
(3)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伙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问。曼卿隐于酒,秘演臆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因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袁,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胜其橐山,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峰@,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遭其盛时以悲其衰。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注】①胠(q0):打开;橐(tuó):袋子。②峍(1ù):高峻陡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以谓国家臣四海一:统一
B.往往而不出伏:埋伏
C.庶几而得之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
D.无所合,而归困:困顿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
②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B.①然喜为歌诗自娱
勇气闻于诸侯
C.①东济、郓
②奚以九万里而难为
D.①其胸中浩

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
下列各组语句中,直接表现秘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
①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
②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蚌,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
③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④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⑤独其诗可行于世
⑥状貌雄杰。其胸申浩然

A.①④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的人,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
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
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昧的好作品。
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2)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
(3)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