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少靖默,无于人竞:争斗
B.称病自免,居里巷屏:隐退
C.弟徽被于高祖遇:碰见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往、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夜缒而出
B.不以高卑见色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殿中礼乐所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吾其还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奉命行事,因而被封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把文言文中的句子和教材课后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文言文断句: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限划6处)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 于 中 而 形 于 言 言 之 不 足 故 嗟 叹 之 嗟 叹 之 不 足 故 咏 歌 之 咏 歌 之 不 足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也。——(《毛诗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石门亭记
王安石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 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予逊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好山乎直:只是
B.其亦闲以自休息于此乎燕:安闲
C.驾言出游,以我忧写:写作
D.其有而不闻者乎壅:阻塞

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作亭之意”的一项是()
①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②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乎
③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
④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⑤其石幸在,其文信善
⑥成仁之名而不夺其志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石门亭的地理位置、建亭者及写“记”的缘起。此段文字简约明快,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全文围绕“作亭之意”展开,先用五个排比设问,然后逐个回答,每点都归之于“仁”字,其推理之严谨,分析之透辟,行文之游刃有余,令人叹服。
C.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作者心目中,无论是游山玩水,还是“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都是“仁”的体现。
D.宋代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内涵与本文中的“而忧者必在天下”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2)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3)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又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居易官卑俸薄,拘于资地,不能超等,其官可听自便奏来。”居易奏曰:“臣闻姜公辅为内职,求为京府判司,为奉亲也。臣有老母,家贫养薄,乞如公辅例。”于是,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君子之多:赞赏
B.以恩泽市:收买
C.数千百言凡:凡是
D.会有恶居易者素:向来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白居易仰酬恩造,耿直进谏的一组是()
①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
②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
③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④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
⑤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从学习写作到任职京师,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B.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征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上奏皇帝,希望可由公家为魏征子孙赎买,不要让李师道占取美名。宪宗皇帝赞赏他的看法。
C.白居易在进谏吐突承璀之事时,言辞太尖锐,让皇上很不高兴。皇上认为白居易是对他无礼,难以忍受。李绛劝说皇上,白居易事无巨细必定要说,并非说话轻佻,是为报答陛下,皇上想广开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
D.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正碰上有人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替白居易求情,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授刑部主事寻:不久
B.出大江,安庆薄:迫近
C.宸濠舟浅,仓卒易舟遁胶: 粘住,搁浅
D.与论朱子格物大指:拇指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守仁年轻时就文武双全。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敌人七千多。
C.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调兵遣将,准备直捣南昌,不料消息泄露,引起朱宸濠怀疑。
D.朱宸濠从安庆回师救南昌,连船结成方阵,官军放火烧船,活捉了朱宸濠。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②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