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春尽
韩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②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字致尧,晚唐诗人。一生经历了家园沦亡等巨大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此诗是他的晚年之作。②迥:偏远。
22.诗歌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首先抓住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随之转入写景,继而着力点出一个字来寄托作者极深的感慨。
23.有人认为“融情入景,兴寄深微”是本篇的主要艺术特点。请结合诗歌的颔联(第二联)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①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注】①蟾,蟾蜍,代指月亮。
①第三句中“凉”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4分)
②前人评价此词“通篇虽无‘愁’字,但处处有‘愁情’”。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①,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③,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①济众:周济大众。②尧舜其犹病诸:病,不足;诸,之乎。③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王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子“推己及人”的“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2)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恕” 的理解。(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3分)

阅渎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②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离娄下》)
[注]①中:无过不及,中庸,无偏激。②不肖:不贤,品行低下。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其实质是呼唤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今社会犹为重要。
B.不仅父兄、师长,任何有正确生活态度、社会责任感的人,都有帮助或匡正别人的义务。
C.孟子这一主张可以使无知者有知、有知者更有知,可以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更文明。
D.“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认寸。”孟子进一步阐明:如果有积极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不去承担匡正别人的义务,他们就与不肖之人没有区别,甚至赶不上他们了。

(2)孟子认为怎样去做才能使愚昧者文明,文明者再文明?(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