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消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A.实施群体不同 B.享受权利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
B.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毛泽东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文中的“从头越”指的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
D.长征胜利,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