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Gutzlaff)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简称《东西洋考》),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创刊前,郭士立在一封信里表达了他的创刊目的:“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以上材料表明了
A.这份报刊专为中国公众服务,具有近代化意义 |
B.这份报刊标志着中国人自办报刊的开始 |
C.中国近代报刊萌芽于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的影响 |
D.西方的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
“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真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理性尊重科学 |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了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迷信,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
D.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 |
西方中世纪的天主教和中国宋明时期的“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神的力量 | B.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
C.宗教信仰 |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问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 B.人是无理性的 |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 D.人是伟大的 |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
“文艺复兴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时代,但也是世界探险家和航海家的时代”,其正确的解读是()
A.发生的时间大体吻合 | B.发生的地点大致相同 |
C.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一致 | D.人文主义在起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