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俗语说“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不开的水怎么会比开了的水响呢?小明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小明用圆底铁锅在煤气灶上进行烧水试验,用温度计、数字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分别测量锅内水的温度、锅旁声音的强弱,并观察有关现象,结果记载见下表:

水温
t/℃
2l
40
60
70
80
85
90
95
 
声强
级/dB
37.5
38.0
40.5
43.4
46.8
52.9
54.4
55.2
52.8
现象
无气泡
无气泡
有小气
泡产生
少量气
泡上升
上升气
泡增多
大量气
泡上升
水面有气泡形成
更多小气泡形成,水变浑浊


若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请帮助小明填写表格中的空格.由实验可知温度为_______时,水声的响度最大.试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以及有关物理知识解释小明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响度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⑴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⑵为了便于比较两种电阻丝通过电流后产生热量的多少,甲乙两瓶中要装入初温相同的同种液体。
⑶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的阻值不能
⑷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研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晓军同学已连接好如下图甲所示的部分电路。

(1)晓军连接电路中开关应_________;在晓军连接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还没连好,请你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要求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灯变亮,导线不允许交叉)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可以
(3)开关试触时,若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其故障原因可能是
(4)晓军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他应该把滑片向(填“A”或“B”)移动。
(5)他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次数
1
2
3
U/V
2
2.5
3
I/A

0.4
0.42
亮度
暗亮

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l: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如图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b、c三条长度均是l m,d的长度是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c的材料相同,但c的横截面积大于a;a、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N跟a、c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c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______________法。

(6分)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实验前,小李取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立马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此个过程中小李错误之处在于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小李发现指针偏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向左的偏角明显较大,则小李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待天平平衡后,小李开始测量。首先小李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m3;然后将烧杯内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
(3)请你对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按_______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下图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请将答案按顺序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烧杯和食用油的
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油的
总质量/g
倒出油的
体积/cm3
油的密度/(kg·m-3)
34.1



(5分,最后一空2分)下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时,手拉着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2)分析________两图是为了验证: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
(3)分析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