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
⑴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⑵ 实验器材:待测电阻、2节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_______和导线若干。
⑶ 某同学设计记录表格如下,请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栏目_______ 、 _______。
(注意:用笔在答题纸上的表格空格处填上栏目)
实验序号 |
电压(伏) |
电流(安) |
|
|
1 |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供了如图的实验器材,其中
实验一: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1)请按照图中的电路图将对应实物图连接完整;
(2)电路中电阻丝的连接方式是为了控制 ;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通过 来进行判断;
(3)闭合开关,经过一定时间,用电阻丝 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 ,用电阻丝 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了△ ,那么△ △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实验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使电路中的电流变成实验一中电流的2倍,且通电时间相同。实验发现:用电阻丝 (或 加热的煤油,温度升高量△ ’(或△ ’ 2△ (或2△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该实验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 正比例关系。
(5)你认为做这个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今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 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档),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 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 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档) ,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档)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 的,原因是 ;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 ;
(5)发烧病人使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比用水擦拭的效果更好;一滴油和一滴水掉在玻璃桌面上,水很快就不见了,而油还在,由此,你的猜想是 ;
(6)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 。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电阻约为 ,电源电压为 。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 (选填“ ”或“ ” 端。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但示数较小,接下来的操作是 ;
(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在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小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示数变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 ,你认为故障可能是 。
(4)完成测量后,同学们又找来几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替换小灯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电阻为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换用 的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多次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进行正确操作后即可得出结论。
一般情况下,人在水中会下沉,在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上。为此,小李同学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为了检验这个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1)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2)比较图乙、丙两图中铝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小李同学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原因是 。
(3)小赵同学认为用以下方法检验更为简便:将同一个新鲜鸡蛋依次轻放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中,看到鸡蛋在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悬浮如图丁所示。分析鸡蛋受力可知,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重力;在浓盐水中悬浮时,根据 的知识可得,鸡蛋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重力,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上;该实验在光线较 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 、 、 分别是烛焰 、 、 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选填“ “、“ ”或“ ” 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 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选填“正”或“倒” 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