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
A.“人民主权”思想 | B.“三权分立”理论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向社会主义过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A.着重发展重工业 | B.实行“一五计划” |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 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
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 |
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 | 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故今志于英夷特详”。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 | 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 |
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 | 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 |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 |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 |
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