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③百口。公殁④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②缣 :细绢 ③仅:将近 ④殁:死 ⑤令:善,美好.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主:主要) | B.嫁娶丧葬,皆有赡给(给:供给) |
C.范文正公轻财好施(轻:轻视 ) | D.岁衣缣一匹(岁:每年) |
.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本文体现了范文正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应如何发扬这一精神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 闻妇人哭声极哀 |
闻: |
|
②东坡亦为 怆然 |
怆然 |
|
③ 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
即: |
|
④ 竟不索其直 |
竟: |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②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下面是《论语》中的九则语录,其中有论述学习的,有论述治国之道的,也有论述其他内容的。请你将论述学习和治国之道的语录分别都挑出来。(只填序号)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③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④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⑤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⑦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⑧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述学习的语录:
论述治国之道的语录: 。
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沿 溯阻绝 溯:
② 属引凄异 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
(3)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
②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
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 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 间焉 |
间: |
|
②小惠未 徧 |
徧: |
|
③必以 信 |
信: |
|
④必以情断 之 |
之: |
|
⑤智虽弗 及 |
及: |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记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 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藉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炫 目 jiǎo洁 澄明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 ;"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