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填空。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收集装置可选择 。连接好装置后,应先 ,试管口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
(3)当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仪器②内盛放的液体是 ;锥形瓶内放的固体是 ,其作用是 。与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比较环保且生成的氧气多
若装置B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可选用 装置(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 装置(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固体,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体柱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写出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

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克拉霉素的化学式为C38H69NO13,其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 .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
2Hg+O2↑.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 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列举一点)

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的运输.
(2)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用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出措施分析,用DDT杀灭蚊子属于 .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C15H22O5)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在物质分类中,青蒿素属于化合物中的 .
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
实验编号 |
A |
B |
C |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
9 |
18 |
27 |
|
溶液质量(克) |
59 |
68 |
68 |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