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②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联系
③科学革命导致一系列新发明出现 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 A.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
| B.“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
| C.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
| D.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一致的是( )
| A.“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
| B.“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 C.“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
| D.“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
强调重视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重农”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其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
| B.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
| C.其作用是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
| D.重农的结果是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
|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
|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期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度和法律控制,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 B.从人治到法治 |
| C.国家管理制度化 | D.为民主政治奠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