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 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000。田50亩值5000。用牛2值5000。”这样详细记载户籍情况主要是为了()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
B.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稳定 |
C.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
D.征调人力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 |
《孟子》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这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 B.礼乐制度崩溃 | C.宗法制的影响 | D.人本思想盛行 |
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
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
B.“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 |
C.“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 |
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