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测量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与带滑轮的物块相连。沙桶和弹簧秤通过绕在滑轮上的细绳相连。调整沙桶的质量,当放开沙桶时,使物块在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可以忽略)除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外,以下器材哪些是必需的______
A.天平 | B.刻度尺 | C.秒表 | D.干电池 |
已读出弹簧秤的示数为F,为进一步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
有______;
A.木板的长度L | B.物块的质量m | C.沙桶的质量M | D.运动的时间t |
现在已求得物块的加速度为a,利用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动摩擦因数弘的表达式_____;
为使实验结果更精确,该同学改变沙桶的质量,重复以上操作,得到多组数据。以弹簧秤的示数F为横轴,以加速度a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该直线的纵轴截距大小为b,则动摩擦因数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某同学在实验得到的纸带上选择了标为0-3的4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线与0点对齐。请你从图中读出有关数据,并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第2点对应的小车瞬时速度为m/s。
(2) 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画出 a--m图像是一条曲线,则他应该画
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 ,则说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试验。如图甲所示,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一物块A相连,用力F水平向左拉物块下面的金属板B,金属板B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乙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A与金属板B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A重13.00N,根据下面表格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则可推算出物块A的材料是___________。
材料 |
动摩擦因数 |
金属—金属 |
0.25 |
橡胶—金属 |
0.30 |
木头—金属 |
0.20 |
皮革—金属 |
0.28 |
某同学利用电流、电压传感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中得出了如下一组数据:
电流(A) |
0.00 |
0.10 |
0.20 |
0.30 |
0.36 |
0.39 |
0.41 |
0.43 |
电压(V) |
0.00 |
0.20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1)图甲中矩形框1中应接,矩形框2中应接,矩形框3中应接;(选填“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或“小灯泡”)
(2)在图乙中画出小灯泡的U—I图线;
(3)把与本题中相同的两个灯泡接到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电动势E=4.5V,内阻不计,定值电阻R=10Ω,此时每个灯泡的实际功率是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时,某同学的线路连接如图甲所示。
(1)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
(2)在图乙坐标系中标出了该同学所测的实验数据,作出这些数据点的拟合直线,并读得该直线的截距为________A-1,求得其斜率为________V-1;
(3)求得电池的电动势是________ V,内阻是 Ω。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
(1)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接,图甲中接线正确的是(填“A”或“B”);
(2)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经正确操作后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x1、x2、x3……x7、x8为各个点迹的坐标,请写出从计数点C到计数点D两点间对应运动过程中重锤m的动能变化量的表达式 ,势能变化量的表达式 ;
(3)比较重锤m动能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会得出什么结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