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           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    .理由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锐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请根据电路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2)王锐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
(3)王锐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表所示.

U(V)
0.5
1.0
1.6
1.9
2.5
3.0
I(A)
0.1
0.2
0.3
0.4
0.5
0.6

(4)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中画出电阻R的U﹣I关系图象;
(5)王锐在实验中所用电阻R的阻值为 Ω;当通过的电流为0.5A时,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为 W.
(6)如果将实验电路中的电阻R更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要进行“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则对实验电路还必须进行怎样的改动:

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实验室准备透明容器,里面密封了空气,U形管中装有液体,与两个密封容器相连,两个密闭容中都有一段电阻丝(阻值不同)接在电路中,分别设计了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方案.

(1)这两个方案的共同点是通电一段时间后,通过观察 来判断产生电热的多少;
(2)甲方案探究的问题是在 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乙方案探究的问题是在 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4)通过以上探究说明通电电阻产生的热量与 有关.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是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玲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杯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洒精棉球放入瓶中,听到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硬纸片的一端伸进自行车后轮子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的发声会越来到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一:表明发声体在振动,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小华有一部“傻瓜”相机,照相时不能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不能调节焦距;他从说明书中了解到:相机镜头的焦距是35cm,拍摄时景物应在3m以外.对此,小华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就不需要调节像距了呢?于是他查到该相机镜头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数据如下表:

物距/m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像距/cm
36.27
35.84
35.62
35.50
35.41
35.35
35.30
35.26
35.23
35.21
35.20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简单说明用该相机拍摄3m以外的景物时,不需要调节像距的理由:
(2)请在坐标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是:
(4)小燕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①成像出现了如图2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
②小燕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3),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如图的电路盒面板上有:红、绿灯各一只,两个开关S1、S2,电流表二只,电源.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为探究盒内电路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闭合开关 S1 S2 S1和S2
灯的发光情况红灯不亮亮亮
绿灯不亮不亮亮
电流表A1示数没有示数有一定示数I1有一定示数I2(I2>0.6A>I1
电流表A2示数没有示数有一定示数I1有一定示数I1
请根据实验情况在方框内画出盒内电路的电路图,并将面板上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