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固态物质做实验,且甲、乙都是长方体形状。实验时,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又通过加热方式使甲、乙物质都变为液态,再分别测出它们的体积和质量,记录数据如表三、表四所示。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或表二和表四)的数据及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 是事实,②③④ 是推论 |
B.② 是事实,①③④ 是推论 |
C.③ 是事实,①②④ 是推论 |
D.④ 是事实,①②③ 是推论 |
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甲乙丙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A端。
(3)小明同学在实验中连接好图甲中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 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排除故障后,小明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 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5)小明同学继续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____W。
(6)小明分析图丙图像发现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他和同学们讨论得出了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的结论。
小明同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21乙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你认为这个结论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绳子拴住一根粗细不同的大树某处,静止后大树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现将大树从拴绳处沿竖直方向切成A、B两段,根据图乙可判断GA_______GB(选填“>”、“=”或“<”).
(1)学完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密度的实验后。小明想知道所喝的早餐奶的密度。于是和小刚到实验室,分别用不同的器材进行了测量。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早餐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早餐奶的总质量为76.2g;将烧杯中的早餐奶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内早餐奶的体积是________ cm3。再用天平测出剩余早餐奶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早餐奶的密度为g/cm3。
(2)“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填“会”或“不会”)沸腾。
教材实验情景再现:
(1)实验一: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
甲乙
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18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
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