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邵阳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
(2)表示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如图),约1s~2s后取出,可观察到 处(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 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试管应放在酒精灯的 焰上。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碳,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 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没有 生成。
规范书写是我们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
(1)“Co”表示 元素(填名称);
(2)“CO”是由 两种元素(填名称)组成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为 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图中代号,下同) 排水法的收集装置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是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为 。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
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⑦②③⑧①④⑥⑤ | 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
C.⑤⑦⑧③②①④⑥ | D.②⑦③①⑧④⑥⑤ |
(5)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常常会发生炸裂试管的现象,原因有
①
②
(6)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液态)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的密度远小于空气的密度且难溶于水),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