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课题研究思路:

Ⅰ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研究。
Ⅱ提出设想:①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②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Ⅲ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1:2010年4月10日中午前后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结论:(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Ⅳ拓展应用:
材料3: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月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材料,回答(1)~(3)题。(18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是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蒸发量
(mm )
130.4
182.4
271.0
298.7
314.3
233.2
190.2
174.9
137.9
129.2
103.8
97.7
降水量
(mm)
3.0
2.1
4.4
14.6
51.6
143.5
191.4
177.0
137.6
49.1
15.2
3.4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2014年1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的专机于当地时间18时20分抵达斐济楠迪国际机场,对斐济进行国事访问。根据材料,完成(1)~(3)题。(共22分)
材料一:随着2015年贺岁档电影《爸爸去哪儿2》的热播,南太平洋的岛国斐济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斐济由300多个岛屿组成,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河流多而短小,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下图为斐济简图。

材料二:苏瓦和瓦托阿两地降水量(单位:mm)变化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苏 瓦
107
100
119
144
141
151
157
139
127
141
122
112
瓦托阿
94
84
99
81
98
110
119
102
81
100
87
98

(1)据图说出楠迪所在岛屿的位置及其自然环境特征。(12分)
(2)说出苏瓦和瓦托阿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并分析苏瓦降水量大于瓦托阿的原因。(2 分)
(3)分析斐济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湖面海拔281米,平均深度1.5米。乍得湖属于内流湖,但湖水却是淡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后来科学家发现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乍得湖东北部有一最低处海拔是155米的盆地。
材料二: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营养和温度、光照是影响螺旋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螺旋藻可食用,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
材料三:乍得湖地区略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乍得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乍得湖盛产螺旋藻的有利条件。
(3)你是否赞同乍得湖居民扩大螺旋藻生产?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材料二 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丙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2)说出该地区聚落(居民点)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3)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及其原因。
(4)指出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风能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4分)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甲、乙两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4)我国已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确定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重点开发这些区域的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