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平衡,已知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3+H2O NH3·H2O NH+OH-       
(1)向氨水中加入MgCl2固体时,平衡向______移动,OH的浓度_____,NH4+的浓度_______。
(2)向氨水中加入浓盐酸,平衡向______移动;
(3)向浓氨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_____移动,此时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碳与一氧化氮反应处理环境问题:
C(s)+2NO(g)⇌CO2(g)+N2(g)△H
(1)实验方案中有下列措施①采用加热提高反应速率②使用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③使用加压提高NO转化率④使CO2转化成干冰从体系用脱离,提高NO的转化率其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2)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3)在恒容恒温密闭容器中,科学家得到下列实验数据:
浓度(mol/L)
时间(min) NO N2 CO2
0 0.100 00
10 0.058 0.0210.021
20 0.040 0.0300.030
30 0.0400.030 0.030
请求出该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4)若在(3)的实验中30min时开始升温,36min时达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变为50%,则该反应的△H 0(填“>”、“<”、“=”),判断的理由是
(5)若科学家在30min后改变了某一条件,反应进行到40min时达平衡浓度分别为C(NO)=0.032mol/L,C(N2)=0.034mol/L,C(CO2)=0.017mol/L,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判断的依据是

(10分,每空2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由此推断:
(1)x值等于
(2)B的平衡浓度为
(3)A的转化率为
(4)生成D的反应速率
(5)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4分)在25℃下,将amol/L的氨水与0.01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_

(14分,每空2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金属
金属
C(H2SO4)
V(H2SO4)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
序号
质量/g
状态
/mol·L-1
/mL
反应前
反应后
的时间/s
1
0.10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0.7
50
20
36
250
4
0.10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1.0
50
20
35
125
7
0.10

1.0
50
35
50
50
8
0.10

1.1
50
20
34
100
9
0.10

1.1
50
30
44
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____ (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 ________ ,其实验序号是 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对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N、O、S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2)已知水的沸点远高于H2S,这是由于
(3)某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X位于体心,Y位于4个面心,Z位于8个顶点,该晶体中 X、Y、Z的粒子个数比为

(4)Cu2Cl2·2CO·2H2O是一种配合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①与CO为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
②该配合物中,氯离子的杂化方式为
金属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