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根据图回答:
⑴写出A~F各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
⑵用于量取液体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 ; ⑶能用于滴加液体的是________ ;
⑷能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___ ; ⑸用于夹持试管的是_______ ;
⑹可取用少量固体粉未的是______
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吃元宵、燃放孔明灯的风俗.
①小明发现,妈妈煮元宵的天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小明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此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
②小明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其能飞得更高、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一些地方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油库等地,便可能接触到而引发火灾.
(2)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依据酸所具有的性质,判断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填字母序号).
A.大理石塑像 | B.铝制门窗 | C.钢铁结构大桥 | D.花草树木. |
学习化学知识后,要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物质世界.
(1)从组成角度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组合而成.水是由组成的.
(2)从微粒角度看: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3)从物质分类看:氢氧化镁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其具有性.请写出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从变化角度看:①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同时伴随着将化学能转变为能的过程.②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转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甲(相对分子质量是9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6.4g氧气,同时生成5.6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对甲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C.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0% |
D.若相同质量的甲在9.6g氧气中完全燃烧,则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下列装置(如图2),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
②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时,先打开(填K1或K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
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甲建议在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目的是
。
②乙认为即使采纳甲的建议且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丁同学认为:丙同学实验时应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否则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反应,其理由是.
如图A~F所示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装置的实验现象.
(4)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字母),请选择其中一项说明改进措施.
同学们依据物质类别和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坐标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可用化合反应来制备B,且反应时放出大量热,B的俗称为(2)E的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其原因是(3)H、G均可与F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则G与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F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
(5)已知金属铝可与E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最轻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A~M九种物质中能与F溶液反应的物质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