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这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也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下列突出体现这种社会情绪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现代主义美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设立内阁  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辛勤劳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时下“不折腾”成为政治流行语。下列史实中,属于“折腾”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以下是1920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0年
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货币单位:亿元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