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下列诗句中含有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C.“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A.通判 | B.中书门下 | C.枢密院 | D.三司使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 |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 D.逐渐失去其作用 |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处 |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了海滨。海滨之巡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的“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其间秦始皇与随行权臣“议功德于海上”,发布阐述国体与政体的文告。这些表明当时()
A.秦始皇对海洋有所关注 | B.秦朝政治中心准备东移 |
C.秦朝准备进行海洋开发 | D.东海已经成为秦朝领海 |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炫耀文治武功 | B.树立专制权威 |
C.制造暴政依据 | D.宣扬君权神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