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如图2所示)将可靠的事实与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
(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变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框内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 D.事实2®®推论1®推论4 |
如图所示,导线AB可在置于匀强磁场中的不计电阻的金属框架上滑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向左匀加速运动时,电流表中电流均匀增大 |
B.AB向左减速运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由a→b |
C.AB向右加速运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由b→a |
D.AB向左匀速运动时,电流表中有电流方向由a→b |
带电+q小球位于贴近带电平行板上极板位置时具有的电势能是ε,取下极板电势为零。现将在上极板位置的中性球一分为二成AB两部分,分别带电为+q、-q。将B缓慢移动到贴近下极板位置,(不计AB间的库伦力、重力)则:
A.外力需做功ε; |
B.外力需做功2ε; |
C.B部分在下极板时具有的电势能是ε; |
D.AB两部分增加的电势能为2ε。 |
如图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底端在D点的该圆的一根弦轨道从弦的上端开始自由下滑,丙从圆弧轨道上很靠近D的某一位置开始沿圆弧自由下滑。三小球的初速度都是零,忽略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B.甲球最先到达D点,丙球最后到达D点
C.丙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
D.甲球最先到达D点,但无法判断哪个最后到达D点
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 V,内阻忽略不计。则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
竖直面内固定一个内部光滑的圆管,管的半径为r,管内有个直径和管的内径相差不多的小球(可看成质点),质量为m,在管内做圆周运动.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对管壁的压力大小为3mg,则小球在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 |
B.![]() |
C.![]() |
D.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