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块电压表和一块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接成电路就能一次性既能测出电压表的内阻又能测出多用电表中欧姆挡的内部电源的电动势.已知电压表的内阻约在15~25 kΩ之间,量程为15 V,多用电表欧姆挡的电阻刻度中间值为20.
请用笔迹代替导线将红、黑表笔连在电压表上.
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欧姆的选择开关应拨至倍率为“×________”.
在实验中,同学们读出电压表
的读数为U,欧姆表指针所指的刻度为n,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是正确的,由此可得欧姆表内电池的电动势的表达式为________.
图中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mm。游标卡尺的示数为mm。
如图12甲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是: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每根绳套分别挂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某一位置,将此位置标记为O点,读取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记录两个拉力F1、F2的大小。再用笔在两绳的拉力方向上分别标记a、b两点,并分别将其与O点相连,表示两拉力的方向。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记录其拉力F的大小并用上述方法记录其方向。
(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活动端仍拉至O点,这样做的目的是:。
(2)这位同学在实验中确定分力方向时,图甲所示的a点标记得不妥,其原因是:。
(3)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力的图示,其中是应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F1和F2的合力(填:F或F’)。
图10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的实验装置。两组同学根据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11所示a、b图像。
(1)图a中三个图线直线部分的斜率不同,原因是:()
A.小车总质量不同
B.小车所受合外力不同
C.小车的加速度不同
(2)图b的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小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大
C.改变外力时没有重新平衡摩擦力
(3)以上两图中的图线上部都发生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以钩码重力当作小车所受合力
B.以绳的拉力当作小车所受的合力
C.由于将木板一端垫起平衡摩擦的缘故
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所给的器材有:
A.电压表V:0~3~15V; | B.电流表A:0~0.6~3A; | C.变阻器R1(总电阻20Ω); | D.变阻器R2(总电阻100Ω);以![]() |
(1)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明变阻器规格).
(2)如图所示的U-I图上是由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标出的点,请你完成图线,并由图线求出E=________V,r =________Ω.
(3)若只选用两组数据,用欧姆定律算出E、r,有可能误差较大.若选用第_______和第________组数据误差最大.
在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赫。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米/秒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千克。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0,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厘米、70.18厘米、77.76厘米、85.73
厘米。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0点运动到C 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 _ __焦,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 __ _焦(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