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起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F-x图象如图,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
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 = 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验都表明,其中Y是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①在国际单位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a.N b.m c.N/m d.N/m2
②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它的长度和直径如图所示,刻度尺的读数为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mm。
③小华通过实验测得该橡皮筋的一些数据,做出了外力F与伸长量x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 N/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像中图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
某同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a-F图像,则从图像可知,该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两个实验环节出现失误,请问他的两个失误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两种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I.理论探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有关运动学公式,推导在恒定合外力的作用下,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请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写出你的推导过程。
II.实验探究: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a;b。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F、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共10分)实验室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①先用多用电表估测电动势E。将选择开关旋至直流2.5V档,红、黑表笔与干电池的正、负极相接,此时指针所指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此时多用表的读数为_______V。
②再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该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请你用实线代替导线在图丙中连接好实物,要求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右滑动时,其电阻值变大。
③由实验测得的7组数据已在图丁的U-I图上标出,请你完成图线。由图像可得:
E=____________V(保留三位有效数字),r=__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为了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圆弧形滑槽末端与桌面相切。第一次实验时,滑槽固定于桌面右端,滑槽末端与桌面右端
对齐,小球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地面上的
点;第二次实验时,滑槽固定于桌面左侧,测出滑槽末端
与桌面右端
的距离为
,小球从滑槽顶端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不计空气阻力,滑块与滑槽之间有摩擦力。
(1)实验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用代号表示).
A.滑槽的高度![]() |
B.桌子的高度![]() |
C.![]() ![]() ![]() |
D.![]() ![]() ![]() |
E.滑块的质量。
(2)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仪器)有.
(3)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