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甲、乙两组同学在常温下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分别选用材料不同的若干合金导体研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实验中他们将这些导体分别接在某一恒定电压的两端,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来了解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然后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下表中。
小组 |
实验序号 |
导体的材料 |
导体的长度(米) |
导体的横截面积 (×10-6米2) |
通过导体的电流 (安) |
甲 |
1 |
镍铬合金 |
0.1 |
2 |
0.3 |
2 |
0.3 |
6 |
0.3 |
||
3 |
0.1 |
3 |
0.45 |
||
4 |
0.2 |
6 |
0.45 |
||
乙 |
5 |
铁镍铝 合金 |
0.25 |
5 |
0.2 |
6 |
0.45 |
9 |
0.2 |
||
7 |
0.5 |
5 |
0.1 |
||
8 |
0.9 |
9 |
0.1 |
![]() |
①甲组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3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5) 。乙组同学分析本组记录的实验数据 (16)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②甲、乙两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 (17)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
③乙组同学进一步综合8次实验中所记录的导体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大小,并结合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5与6或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18) 。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3与4或5与6和7与8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19) 。
(c)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和5与6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 (20) 。
为研究热敏电阻 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小京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其中电源两端电压 不变, 为定值电阻。实验中,他将已做防水处理的热敏电阻 先后浸没在温度为 和 的水中,闭合开关,分别读出对应电流表 的示数 和 ,发现I1<I2<I3。已知 ,请分析并说明热敏电阻 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小京为了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的观点是错误的,他利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烧杯、水和金属块等器材进行实验。
(1)以下是他的部分实验步骤,请帮他补充完整。
①将金属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量金属块受到的重力 并记录。
②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_______________,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 并记录。
③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量烧杯中水的深度h并记录。
④用公式 __________计算金属块所受浮力 并记录。
(2)由水的深度变化时, _____ (选填“ ”或“ ”),就可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 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从计时开始,经 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1)在此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是通过_____来反映的。
(2)由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水在沸腾前,__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 __________。
小京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时,先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测量其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 。再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 。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 。
小京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 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移动至_____端。
(2)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当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_____ 。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