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档)、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小车.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 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
(2)小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
| 风速 |
低 |
中 |
高 |
| 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N |
0.8 |
2.2 |
3.8 |
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在 相同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保持 不变,在小车上放置 ,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如图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乙所示)。
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E处图中未画出)。
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两个数据(不需要估读)
| 位置 |
起点 |
A |
B |
C |
D |
E |
| 时间/s |
0 |
0.2 |
0.4 |
0.6 |
0.8 |
1.0 |
| 路程/m |
0 |
1 |
4 |
-- |
(2)汽车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m/s。
(3)我们判断从A到D过程,汽车做运动。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2)用该凸透镜做实验。如图乙光具座上有A、B、C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在B上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烛焰距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分别填写“倒立或正立”、“缩小或放大”、“实像或虚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4)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下图,请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5)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然后前后移动光屏,他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a、b、c、d、e各点中__________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如下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 次数 |
距离 |
|
|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
| 1 |
13 |
13 |
| 2 |
14 |
14 |
| 3 |
15 |
15 |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推理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经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瓶内的空气全部抽走,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的?
分析下列声学实验现象,回答: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实验三:在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声音。
实验一说明:
实验二说明:
实验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