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请在文章的A处撰写一个适当的小标题。
.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写出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作用。 (2分)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鹰之恋
①鹰的翅膀在记忆里抖动着。
②已经是秋天了。太阳白炽的光芒已不再那么赤烈地燃烧了,天空很恬静,没有一朵云或一只鸟飘过,使人觉得头顶之上那湛蓝的天空如同没有拍到任何景物的底片,使我们烦躁的心得到暂时的安慰。
③那么我们渴望什么呢?呆板的天空已多年不见充满阳刚之气的鸟类飞过,基本上被燕雀等温柔的鸟儿占据着,偶而划一两道生存和爱情的弧线。仰望天空丝毫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倒是有无数扯不断的离愁思绪牵系着你。老鹰捉小鸡,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童话,对我们而言,白菜一样地腐烂了,我们仍固执地千百次向天空翘首凝望,寻找记忆里那只黑颜色的风筝。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
④我至今仍很难忘却最初见到鹰时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那是在青藏高原上的军营里,我们几个好友牧马归来,斜卧在草坡上神聊,不知是谁忽然说:“看,那只鹰!”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我看见一只铁青色的大鸟在天空写意,漫不经心地滑翔着,翅膀切割的气流嚯嚯有声,连雪峰上滑下的一朵云儿都像是它利爪下的一团猎物。也许是把我们几个也当成攻击的目标了吧,它傲气地在我们头顶超低空盘旋起来,一圈、两圈,忽然就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骨质的弯嘴,犀利的双眸,粗糙的羽毛,尖利的鹰爪,看上去是那样清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多么难耐的对峙,仅仅半分钟,它又开始向前飞行了,那场面令人联想起偷袭珍珠港的日军轰炸机。至今,我仍弄不清楚,它何以竟飞得那么平稳、轻松。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一幅剪纸。那傲视一切,大大咧咧的神态太令人折服了。望着它远去凝成的一枚小黑点,我也仿佛胁生双翼,融入苍茫云天里。鹰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这般美妙。
⑤第二次见到鹰是在偏远的阿克塞草原上。那天施工初歇,我信步闲游,被一条景色秀丽、危峡陡壁的山谷迷住了,寻幽探胜的好奇心使我误入歧途。在一处崖壁相挤、枯藤相结的幽谷里,我发现了一只鹰,它死在我脚下两米远的岩石旁。我生平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观察一只鹰,尽管它已死去多时,再也没有锋芒毕露、不可一世的精气神,但我还是为它平日的气质所威慑,不敢轻易接近它。半晌才试探着向它靠拢。它周身褐色的羽毛粗糙而零乱,犀利的眸子紧紧闭着,双翅耷拉,烂掉的皮肉处脱落一堆粗硬的毛管。怎么也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天空中“展翅三千里,扶摇上九霄”的勇者,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它?是饮弹、中矢,还是老死谷底?这时我猛然想起一位著名西部诗人写鹰的诗:“……衰老的鹰决不会死于窠穴 / 雄禽的尸体,也不作鼠辈的食物 / 鹰之将死,它会跃向深渊,滑翔着寻找向上的劲风 / 把翎毛和血肉撕成碎片 / 把自己葬在浩瀚的天空。”
⑥哦,这就是鹰的性格、鹰的终结。它竟是这么倔强,这般壮美,我的血一点点地热起来,不能不对这草原的精灵、高原的猛禽肃然起敬。而眼前我则对这只突然遭逢厄运的大鸟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它一定是猝不及防,无可奈何地落到了这般田地。我不禁为它默默祈祷,在心里默诵着墓志铭。
⑦自此,鹰就这样闯入我心灵的天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锲入我血脉之中,它的色泽、它的亮翅、它的律动、它的思想都构成了我诗意中的佳句,以至于一切鸟雀在我眼里都黯然失色。可眼下我们已多年没有见到鹰那矫健的身姿了。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我们曾无数次友好地寻找它,呼唤它,可失神的天空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是失望的谜底。我常常从幻想中逃出来,我感到压抑,有些承受不了天空的宁静、空旷和寂寞。鹰呵,我们还能听到辽远的空中传来的啸叫声么?那的确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得只能从记忆中寻找。可对我来说,鹰永远是童心上的一支最锐利的响箭,射向苍穹,射向邃远。请用两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我”两次见到鹰的画面内容。
第一幅画面:第二幅画面第③段中加点句“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与第⑦段中加点句“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蕴涵怎样的深意?
“我不禁为它默默祈祷,在心里默诵着墓志铭”结合文意,请你替作者写一段在心里默诵的“墓志铭”。(用第二人称手法)
结合全文主旨,请阐释题目“鹰之恋”中“恋”的深层含义。
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后面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哭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本段中具有统领作用的一句是()
A.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
B.第二要乐业 |
C.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
D.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
本段主要论证方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论证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
B.因果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
C.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
下面的示例不能证明“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这种看法的一项是()
A.居里夫人在成堆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因她怀着找到镭的梦,她为之奋斗,乐在其中。 |
B.运动员训练时,不叫苦不喊累,因为他们能深入其中,能感受运动的快乐。 |
C.宇航员在进行失重适应实验时,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伟大的使命感让他们坚持到底。 |
D.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催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
阅读《故宫博物院》,完成后面小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选段开头写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的目的是
A.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精美。 |
B.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宏大 |
C.运用举例子的方法突出皇权至高无上 |
D.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太和殿的威严 |
选段在介绍太和殿时,整体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中间向四周的空间顺序 | B.从外向内的空间顺序 |
C.由上至下的空间顺序 | D.由上至下的空间顺序 |
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他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
B.第二段以殿正中的朱漆方台为中心,先说台上,后说台后、台旁;接着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立足点,说及殿顶、藻井和梁枋间。 |
C.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表明这里是男性活动场所。 |
D.太和殿的外观特征是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
阅读《端午的鸭蛋》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下列最能概括文章第二段内容的是()
A.家乡鸭蛋的名声。 |
B.家乡鸭蛋的特色。 |
C.端午的一些习俗。 |
D.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
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袁枚的文章,仅说明作者知识丰富,底蕴很深。 |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说明“掩蛋”这个菜怎么做,让大家可以照学。 |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为了说明高邮咸鸭蛋的质量好。 |
D.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1920年出生,1997年去世。 |
B.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人,诗论家。 |
C.“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过沧海就不喜欢水了。 |
D.“囊萤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事。 |
下列句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
B.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 |
C.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买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
D.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
以下对选文内容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特别”不能去掉,它起强调作用,强调家乡咸鸭蛋的出名,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情。 |
B.作者引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掩蛋”一条,既介绍了高邮鸭蛋的特点及吃法,表明高邮咸鸭蛋有着悠久的历史,又使文章显得妙趣横生,增添了文章的内容和情趣。 |
C.我对异乡人称道咸鸭蛋不大高兴,不是因为鸭蛋不好,而是因为异乡人知道高邮咸蛋,其实高邮还有其他值得称道的东西。高邮的咸鸭蛋也确实好,这是肯定的态度,表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特产的自豪之情。 |
D.作者称道家乡的咸鸭蛋——高邮咸蛋“质细而有多”的特点用了夸张的写法和用语言“造型”。 |
以下对本文语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般是敲破空头”句中的空头是方言词,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作者用适用的方言表现的地方特色的语言方案。 |
B.“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语言断断续续,句式不够整齐,语言也不够生动,读来觉得没有滋味。 |
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确实”“完全”“实在”三个程度副词连用,写尽了“高邮鸭蛋”独步天下的豪情。 |
流浪的扁担
王清铭
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这座城市的年纪很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泥的丛林。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越来越远的地方。
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喊一个乳名,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个做错事的孩子,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零星地,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也极少说话。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担。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唯一不变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当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
更多的扁担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必须孤零零或旁逸斜出地站在街头,等活干。这些扁担过着不知饱暖的日子。渴了,到水龙头接一点冷水;饿了,往肚里填一些发硬的馒头;冷了,将发红的双手往袖管一笼,跺一跺脚,将寒气踩跑。热,是扁担们最不怯的,看他们古铜色的皮肤,黧黑的脸色,炎热的太阳也怯几分。
扁担舍得下力气,干的活主人满意。但城市总是很吝啬,给他们很少的工钱。没活干的扁担必须四处流浪,或者往某个角落一撮,抬头看被城市切割得越来越细碎的天空。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天气热时或活儿干得太猛后,睡意会悄悄从心底爬出来,漫向他们的四肢,头一摆,手脚一耷拉,酣畅的鼾声就从他们翕张的鼻孔吐出,拍击满街的喧嚣音乐了。
这绝对是奇特的人群。拿起扁担能扛最重的活,扁担一横,他们庞大的身躯就能倚着扁担酣睡。窄窄的扁担高高低低地搭在水泥花圃上,挑起一阵阵高高低低的鼾声。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的铁镐铁锹麻绳。
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擦一把嘴角的口水,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隐在高楼间。
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流浪的扁担”的表达效果。
结合文本,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让他们额头汗水横流,可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通读全文,试概括“扁担”(苦力民工)形象的特点。
有人说“扁担”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有人说“扁担”的存在有损城市的辉煌形象。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