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B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C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D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的条件
在一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
| B.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
|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
东莞和温州所生产的芭比娃娃的出厂价格是1美元,在美国市场上的零售价格是9.99美元,中国得到的是“平常利润”,美国得到的是“超级利润”。以上现象体现了()
①美国的强权政治
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③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④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
|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
|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
|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
|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
| B.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
|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
|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
下表是1987~1991年东盟各国经济平均增长率(%)
| 国家 |
马来西亚 |
菲律宾 |
印度尼西亚 |
泰国 |
新加坡 |
| 增长率 |
8.3 |
4.5 |
6.2 |
10.5 |
9.0 |
上表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A.东盟在1987~1991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B.东盟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C.在这一时期内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D.在这一时期内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