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系列问题。
1.下图中④物质的中文名称是 ,光合作用中最终的电子供体是 。
2.反应①称为______,产生的O2释放到空气中至少要穿过_____层生物膜。
3. 在结构⑨_________中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影响反应⑤过程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4. 在春末晴朗的白天,上海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图(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这两种化合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酒精脱色后用碘液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_______。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00cm2
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_______________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叶·小时) |
1.0 |
-2.0 |
3.0 |
+2.0 |
5.0 |
+6.0 |
7.0 |
+10.0 |
8.0 |
+12.0 |
10.0 |
+12.0 |
(11)甲病是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设基因为B、b)。表一、表二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病调查的结果记录。请分析回答:
(1)分析表一数据,可反映出甲病遗传具有特点。
(2)依据表二调查的各项,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的目的是希望了解甲病的。表二家庭类型二中儿子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来自于(填父亲、母亲)。
(3)请写出表二家庭类型三的遗传图解。。
(4)若家庭类型二中患甲病的女儿与一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了一个患乙病(设基因为E、e)的女儿。则该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
(5)下图表示某遗传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
图中I过程需要酶参与,完成II过程的运载工具是。a、b彻底水解的产物与c、d彻底水解的产物的区别是。
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具有合成某种细胞周期蛋白(简称P蛋白)的能力,该蛋白可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雌激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呢?某小组研究发现雌激素能诱导P蛋白的合成。据此,科研小组作出了“雌激素通过诱导P蛋白的合成来促进这些细胞的增殖”的假设,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培养液、不能合成P蛋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或能合成P蛋白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雌激素、胰蛋白酶。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个,分组如下
。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②各组样品在培养箱中培养一段合适的时间后,各取其中的几个样品,加入,
摇匀,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分别计数并记录细胞数。
(3)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
某生物兴趣小组借助8套密封的相同探究装置,探究不同光强度(单位:lx)与被子植物蛇舌草光合速率(以O2释放量来表示)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小时内记录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每个光照条件下,均设置1、2、3组的目的是。
(2)在光照强度为1000lx时,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黑暗时,蛇舌草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
(3)当光强度由5000lx提高到6000lx时,限制其氧气释放量增加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此时,RUBP的含量变化是
(4)根据上表数据,在右坐标图中画出光强度在1000lx~3000lx时光合作用产生O2量与光强度关系的柱形图。
(5)你认为还可以通过检测来表示蛇舌草的光合速率。
2009年2月6日,美国首次批准了一种从转基因山羊乳汁中提取的抗血栓药物上市。下图表示利用转基因山羊生产抗血栓药物的过程。请回答:
(1)为了使乳汁中含有抗血栓药物,需要获取仅在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启动子,实现b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2)图中④的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
(3)胚胎移植过程中,需对供、受体母羊进行处理。④在受体内能够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
T-DNA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环状DNA示意图
A、B、C、D表示能与相应T—DNA链
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DNA片段;
箭头指示DNA合成方向。
(1)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T1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目交,收获种子(称为T2代)。
(2)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T2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3)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4)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5)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
其过程是:提取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下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