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三次检验,每次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检验次数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H4Cl
第二次
BaCl2、Na2SO4、K2CO3、NH4Cl
第三次
NaCl、Na2SO4、K2CO3、NH4Cl

(1)三次检验结果中第     次检验结果不正确。
(2)检验时,为了证明溶液中存在SO42-、Cl-、CO32-,取一份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第二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第三步: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3)为了确定 NH4+的存在,写出鉴定NH4+的实验方法和现象: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C均为常见的金属单质,A、C在冷的H的浓溶液中均会发生钝化;E为固体非金属单质。B为红色固体氧化物,X为常见的无色液体。L焰色为黄色,且能使酚酞变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含碳量在0.03 %~2 %之间的C的合金,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这种合金是
A.铝合金B.青铜C.镁合金D.钢铁
(2)F的化学式为
(3)I与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与B生成C和D的反应是(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
(5)D与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某氧化铝样品中含有氧化铁和二氧化硅杂质,现欲制取纯净的氧化铝,某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的成分是(填化学式),沉淀B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2)滤液A中若加入过量的铁粉,可能发生的所有离子方程式为:
(3)在操作Ⅰ的名称是,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Mg2+、A13+、Cu2+、K+、H+阳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部分溶解。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阳离子是,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名称是

(13分)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的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将x g钢样中的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21________+3________。
(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 NaOH溶液。若消耗1 mL 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 g,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为了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已知:2H2(g)+O2(g)=2H2O(g) ΔH1=-d kJ·mol-1
2C(s)+O2(g)=2CO(g) ΔH2=-e kJ·mol-1
碳的燃烧热为f kJ·mol-1(d、e、f均大于0);
写出CO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含SO2的烟气通过洗涤剂Y,再加入稀硫酸,既可以回收SO2,同时又可以得到化肥,上述洗涤剂Y可以是_______(填序号)。
a.Ca(OH)2 b.CaCl2 c.K2CO3 d.NaHSO3 e.NH3·H2O

(10分)如图装置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的溶液都是1 mol·L-1 500 mL(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请回答:

(1)若甲、乙装置中的各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各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按图中从左到右的顺序)_____________。
(2)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H应该是________(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________溶液。当乙中溶液的pH是13时,丙中镀件上析出银的质量为________,甲中溶液的pH是________。
(3)若将C电极换为铁,其他装置都不变,则甲中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丁中X、Y两极附近的颜色变化情况是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