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如图所示)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指的是什么?
(2)根据图1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根据图2回答,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
(4)根据图3回答,邓小平在南巡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被简称为什么?讲话围绕什么根本问题展开?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材料二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有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阅读材料: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 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 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 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
——据明中后期小说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礼对原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 (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 概括明朝妇女婚姻观双重性的表现(2分)。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保守性与自主性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是关于身后世界的问题。…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2: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3:20世纪初,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出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4:“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邀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据材料1回答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为什么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根据材料2回答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根据材料3列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 ?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 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人,力求达到知识的完全的合理的协调,把这当做是哲学及宗教的目标……伽利略与牛顿的物理学,推翻了这个自成系统知识体系;科学采取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常识性实在论的。
材料二近年来物理研究,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或者说进入了17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状态。一方面它的古典的背景,即牛顿的动力学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依然在应用,依然在产生具有伟大价值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今日最惊人的发现---原子结构的理论方面,古典的定律又已失其效用,而我们不得不接受相对论与原子论概念。
-----以上材料皆选自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1842年,迈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论无极界的力》,终于在德国的《化学与药物杂志》上发表……但没有受到人们的青睐,反而受到不少嘲笑和攻击……焦耳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写成论文《论伏打电池所产生的热》……焦耳的学术成果和迈尔的成果一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遭到权威们的反对,使他的论文不能立即发表。
-----《蒸汽机带来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物理学”的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17世纪物理学的伟大贡献和近年来物理学研究的伟大贡献,并指出二者的关系。
(3)材料三中迈尔和焦耳的遭遇说明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