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服务群众,发挥群众智慧。群众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力量源泉。
材料一 “走基层、转作风”,“拜人民为师”。眼下,领导干部“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已成为一种时尚。
(1)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哪些要求?
材料二 2011年11月初,北京市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的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候选人接受选民提问。今年开始的全国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1979年以来依法进行的第10次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第9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参加选举的选民有9亿多人,将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亊,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践。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人大代表的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前四个月,至少两次提起要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2015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说,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4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请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从住房的变化得以体现:改革开放前,许多家庭是几代人挤在不足10平方米的棚户房内;另一部分人是居住在40—50平方米的单位无偿分配的住房中;到了九十年代后至今,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使得个人购房成为热点,根据个人的经济实力,可大可小,高中低档应有尽有;一些人搬进了花园别墅小区,有些人则住在政府低价提供的廉租房中。
上述变化表明了什么,综合分析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天,面对艰巨繁重的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努力解民忧、办实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运用价值观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习近平讲话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方略和行动纲领,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行动计划》提出了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和创新驱动四大战略计划,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1)材料一主要体现意识的什么作用和价值观的什么作用,并分别简要分析。
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秀(show)”、“的士(TAXI)”、“沙拉”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好COOL”、“CP”、“duang”、“不作死就不会死(No zuo no die)”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有人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