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浙江依海而生,与海为伴。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的。1981年开始调研浙江海岸带,主要是从认识浙江的家底、探索资源优势的角度生发的,提出“念好山海经”的口号,做好渔(海洋渔业)、港(港口建设)、景(海洋旅游资源)、油(东海汽油田开发)四大文章。1998年提出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优势资源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2003年提出“陆海联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面对新一轮国际海洋竞争,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主题。2011年6月国务院将浙江列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结合材料,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浙江省对海洋经济的认识过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这样的两句话:一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为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两句话充分揭示了思维的奥妙与伟大。请回答意识的作用?(8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段时间里成为同学们课余的焦点话题。某班同学通过走访专家和上网搜索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国家都出现了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由于外部需求萎缩,我国出口增长速度迅速滑落,2008年11月份出现了新世纪首次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也从2007年的11.4%下降到2008年的9.O%和2009年8%左右。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中国经济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考验。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财政投资4万亿人民币,用于刺激中国经济,以应对可能引发的经济危机。截至2009年底,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已累计下达约5900亿元人民币,已完成预算的一半,对拉动恢复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成效。
(1)结合《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上述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
当世界经济逐步步入曲折的复苏阶段,一个被反复警示过的幽灵——通货膨胀开始让人们越来越忧虑。温家宝指出,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为问题,但是好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2)请你用《政治生活》知识从政府角度说一说我国为什么要积极预防通货膨胀?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取的各种应对危机的措施只是为社会和企业战胜困难创造条件、增强信心,真正克服危机的主体是企业。请为我国企业增强风险意识、提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提出3条合理化建议。

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发端于北美的甲型HlNl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并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由五级升至六级,即最高级。这是1968年以来,世卫组织首次宣布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这一决定使世卫组织所有成员采取更严格的卫生措施。
有人认为,防治甲流,只要把握以往流感的发病传播机理,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就行了。请从哲学角度评述上述观点。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2009年清明节参与网络祭拜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他们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2)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材料一: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牟.12月7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拉开帷幕,很多人称这次大会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但自大会首日开始,各国政要们就在互相指责与争议中讨论世界气候和环境,火药味十足,最终达成了令不少人失望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发表讲话表示,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无论本次会议达成什么成果,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甚至超过这个目标而努力。
请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2)材料二中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