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联系材料,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的道理的?(15分 )
分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材料三: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观点?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下一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稳定外需政策,促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积极扩大进口,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我国应如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8分)
农民工的工资被克扣拖欠,有的农民工采取跳楼要挟,暴力追讨等行为屡见报道。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某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加快推行农民工工资发放实名制,力求从源头上杜绝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发生。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该省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
(2)作为农民工该如何防范和应对工资被克扣、拖欠,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