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当你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抒情或发议论的时候,华尔街分析师正通过网站后台收集你的情绪变化,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还有一些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进入竞争对手的网络搜集数据,在商战中赢得主动,跨国公司常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找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能够最迅速的传导至上下游产业,减少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国家没有设置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协调机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标准;“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匮乏;“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欠缺;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威胁我国信息安全,公民隐私也因此暴露等等。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数据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更好地解决“大数据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3)请就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中的隐私安全问题提两条建议。要求切实可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研究。
第一组同学研究“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过研究,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
(1)作为小组发言人,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格式报告。
材料二由于多方面原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偏低,消费不足,说到底有三个原因:一是“没钱花”,居民收入及财富分配都存在问题;二是“不敢花”,凡大民生问题,包括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仍未臻完善,抑制了人们在一般消费支出上的积极性;三是“有钱花不掉”,自己想要的消费品、想要的服务,社会上没有,或者不方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2)请你结合上述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使居民“有钱花”、“敢花钱”、“花掉钱”提出你的建议。
2010年秋季开学后,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和发展”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等,都有力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民族地区GDP总量已达30626.2亿元,人均GDP近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4倍,年均增长10.2%。比1952年增长了92.5倍。民族地区人均GDP已由1978年的248元增加到2008年的16057.2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 389元。
材料二: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考试范围。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作为公民我们应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意义。
材料一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为期四天的会议审议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站在历史新高度,描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蓝图。引人注目的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新概念。 “包容性增长”其实是对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前提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另外要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结合;必须在利益协调中满足多数人利益。所以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出发点,就要转变现在以总量为目标的基本发展方式,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中国促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举动,它也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涵之一。
材料二 “十二五”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十一五”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外部环境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外部市场的变化,二是全球气候的变化,三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时,国内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趋势性的变化比“十一五”增多了。过去30年是“生存型”阶段,“十一五”时期“发展型”的阶段性问题突出了。我们以经济总量为目标的增长方式,同“发展型”的阶段性特征越来越不适应。所以,“十二五”规划在“十一五”的基础上更强调增长方式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一方面要靠自主创新,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还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经济实现“三大转型”、“包容性增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
(2)材料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哪些观点。
(16分)201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阿斯塔纳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和平发展 世代友好》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睦邻友好,构建和谐地区;增强本组织抵御现实威胁的能力,确保地区长治久安;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各国共同发展;加强人文合作,推动人民世代友好。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年来,各领域合作得到长足发展,成员国经济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进行有效合作,国际影响和声望不断增强。未来10年,本组织要增进互信,加强安全、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合作,确保粮食安全和信息安全。
(1)结合材料,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各方能“有效合作”的政治生活依据。(6分)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 世代友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8分)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保证,为此,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材料二 2011年5月27日至29日,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克强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创援疆工作新局面。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培育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抓紧落实差别化经济政策;深入推进全方位援疆。把经济、教育、科技、干部、人才各类援疆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软硬件建设,提高援疆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说明新疆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原因。